[6]嶙峋(lín xún林寻):山石重叠不平的样子。
[7]“楚虽三户”句:战国时,楚国受秦国的欺凌,楚怀王被扣留客死秦国。楚人喊出“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”的口号,说即使楚国只剩下几户人家,也要报仇灭秦。诗人引用这句话,以示抗金的决心。
[点评]
陆游向往从军生活,对沙场、战鼓、宝刀、利剑自然拥有一份特殊的感情。在陆游诗中,宝刀常常作为爱国情志抒发时活生生的道具意象出现:“少携一剑行天下”(《灌园》)、“壮士抚剑精神生”(《深秋》),刀剑已成为他表现爱国情志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和外物凭托。他对宝刀意象的调遣运用,显得十分得心应手。
这首歌咏黄金错刀的诗,非徒然为咏刀而作,实际上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著名抒情诗。作者借物起兴,先极力渲染赞美黄金错刀的雕饰名贵和锋刃的光彩逼人。然后笔锋陡转,直接推出宝刀主人五十功名未立、“提刀独立顾八荒”壮志不遂的生动形象。宝刀既然是壮士杀敌的武器,拥有这样稀罕名贵的宝刀理应物尽其用,让它在沙场上一试锋芒,尽显神威。然而,诗中的金错刀也是一把失意的宝刀,尽管它精美绝伦,寒光四溢,但自从它跟随宝刀主人以后,也就与主人失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了。诗人报国无门,提刀独立,置身广漠的天地之间,四顾慨然。“含笑看吴钩”本是英雄气概的象征,辛弃疾在建康赏心亭前的“落日楼头,断鸿声里”,也“把吴钩看了”(《水龙吟》)。但这种“看”,已是徒然而“看”,与陆游“提刀独立”四顾八荒的失意情怀,当是心意相通,如出一辙,抒发的都是有志者竟不成的悲愤。这种苦闷都需要宣泄、剖白。辛弃疾连用三个典故,拍遍栏干,一吐壮志难酬的满腔怨恨,还请天涯沦落的红巾翠袖为他拭擦英雄之泪,抑塞郁愤之情,百炼之后催化为绕指之柔,深婉不露。陆游这首诗则感情激愤,“京华”以下八句,一方面回顾当年京都结交奇士壮举,一方面重申近来从军南郑的豪情,风风火火,感情一路迸发,直至“呜呼!楚虽三户能亡秦,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”大声疾呼,情感如奔涌呼啸而来的开闸之水,势不可挡。结尾处如响雷震耳,真能立顽起懦、惊世骇俗,一扫原先失意感叹之情,表达了诗人抗金复国一往无前的豪情。